1. 首页 > 星盘运势

梦见玉碎周公解梦_梦见玉是什么意思

梦见玉碎周公解梦_梦见玉是什么意思

梦见玉是什么意思

梦见玉,通常预示要发财,大富大贵。

梦见玉碎了是什么意思

梦见玉碎了,代表麻烦和不顺利,预示着生活中将会有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发生。

历史上有哪些不经意的小事最终却酿成大祸

插错2个插头,160人因此丧命,小事酿大祸的典型!

1994年6月6日早晨,鸣犊镇嘴头村的村民,扛着锄头正准备下地干活。忽然,头顶上传来巨大的轰鸣声,村民抬起头循声望去,只见一架硕大的飞机犹如断翅的天鹅,在空中摇摇晃晃。不一会儿,飞机冒出一股浓烟,紧接着传来闷雷般的炸响,硕大的机体瞬间断成数截,在场的村民无不触目惊心。这就是惨烈的“西安6.6空难”,而造成这起空难的原因,却是因为两个插头。

空中惊魂

1994年6月6日早上8点整,由西安飞往广州的WH2303航班开始登机,在西北航空公司空姐的微笑引导下,146名乘客很快找到自己的位子。驾驶舱的机组人员,也正忙碌着进行起飞前的各项检查工作。

8点12分,所有的乘客都已就绪,机组人员也检查无异常,机场发出了允许起飞的指令。这架图-154型飞机缓缓驶入跑道,伴随着轰隆隆的发动机轰鸣,机头顺利的拉起,好像一只漂亮的白天鹅冲进了绵绵细雨。乘客们有说有笑,通过舷窗欣赏着外面的风景,却不知一场劫难就要来临。(下图:外网找到的起飞前影像)

8点14分,飞机刚离地24秒,机体就出现异常摇摆,并伴随着明显的“呼呼”声。仅仅过了一分钟,飞机就已经变得难以控制,根据当时机组向地面的报告,2名飞行员都无法让飞机保持稳定姿态。

8点16分58秒,飞机瞬时摆幅达30度,机长果断下令进行检查。然而,飞机仍旧大幅度左右摇摆,机组人员完全无力操控。随后,机组人员打开自动驾驶仪,试图让飞机自行修正异常,然而飞机摇摆幅度却陡然增大,机组人员只好关闭自动驾驶。

8点19分,飞机爬升至4717米,但已经偏离爬升路线,并向右进行不规则的转弯,机组出现慌乱情绪。8点22分27秒,飞机出现自动抬头现象,飞行速度骤降至380KM/时,进入失速状态;3秒后,飞机突然左滚转,以70度的侧倾角朝着地面高速俯冲,速度高达747KM/小时,进入超速状态。在12秒的时间内,飞机骤降1833米,平均每秒下降152米,机体完全无法承受这样的过载。

8点22分42秒,黑匣子的记录定格在此刻,飞机在2884米的高空解体,160名乘客无一生还。由于坠机现场的场景过于惨烈,我在这里就不多加描述了,主要说说飞机为啥会解体。

两个插头惹的祸

经过现场勘查、尸体检验,专案组首先排除了爆炸和人为破坏,会不会是机组人员操作不当呢?通过调查发现,航班机组人员均持有该机型的牌照,体检报告也无异常。最关键的是,这个航班配备的是双机组,可以说是“双保险”,因此机组人员的问题也可以排除。

在随后的调查中,机组人员又排除了气象、导航、通信、超载方面的问题,那是什么原因导致飞机在空中解体呢?随着飞机残骸不断被搜集、排查,事故的原因终于露出了端倪,原来是两个插头插错了。

在飞机失事前一天,地面维护人员曾更换过减震交换平台,不经意间把管“航向”的插头跟管“倾斜”的插头位置插反了。如果飞行员打开自动驾驶仪,副翼就会作出反向动作,导致飞机阻力增大,从而产生强烈共振、飘摆,最后空中解体。遗憾的是,这个致命的失误却没有被检查出来。

6月6日,这架飞机在起飞前还有一次安全检查,如果大家仔细点,这个错误很容易被发现。可惜的是,所有人都以为别人做的万无一失,却忽视了自己应负的责任,看似滴水不漏的检查,实际上漏洞百出,让这个致命的错误再一次逃过了检查。于是,这架图-154飞机带着故障按时起飞,一步步飞进了死亡的深渊。

插错两个插头,看似是不经意的小事,然而160条鲜活的生命却因此消失,最终酿成了一场大祸!

更多历史秘闻,欢迎关注:圆桌派,每天三分钟,涨点历史新知识!

历史上有哪些弄巧成拙的故事

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作为交战双方的中日两国,都有一系列弄巧成拙的事情。

先说中方。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确定了开辟华东战场将日军拖入腹地、以空间换时间、争取国际援助、持久抗战的国家战略。

于是,京沪防御区军事长官张治中上将向最高统帅部建议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在上海发动进攻,以突然行动的歼灭日本在上海的驻军。最高统帅批准了这一要求。

前面说到,的国家战略中有一条是要争取国际援助。在看来,所谓的国际援助不仅仅是物资援助,还有列强在政治、经济上干涉、制裁日本。上海是西方列强在亚洲最大的利益聚集地,战火在这里燃起,必然会触及列强的利益,特别是国际联盟成员国英国、法国等国。

对此,将当时最精锐的德械师——第87、88、36师先后调到上海参战,新成立的空军部队也大部分集中在上海附近。

按照张治中的计划,准备在8月13日陆军部队在空军掩护下对上海的日军发动突然袭击,以一次扫荡的态势迅速将其消灭。就在发动进攻的前一天晚上,向张治中发来密电,要求张治中暂停明天的行动。原因是西方列强已经出面调停中日矛盾了,他们组成了一个“上海外交团”,建议把上海搞成一个不设防的城市。对此有了犹豫,于是向张治中紧急叫停军事行动!

接到命令的张治中大为光火,一个绝好的战机就因为最高统帅的稍微犹豫而断送了......但张治中没想到的是,这仅仅只是个开头。

8月13日,日军向八字桥的发动进攻。现在好了,原本是发动突袭,现在成了防御了。

8月14日,双方在空中、陆地厮杀一整天,由于日军已经有了充分准备,伤亡上千人,仍然没能达到消灭日军的目的。

当天晚上,再次下达停止进攻的命令。

没有什么历史资料可以说明下达这个命令的原因是什么。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14日一天的激烈战斗让更加感到了中日双方的差距,他还是寄希望于所谓的国际调停。

15日,没有再继续进攻,而日本人却没闲着。14日,日本内阁召开紧急会议,动员3个师团向上海增援。

16日,第36师抵达淞沪战场,军事行动继续。

当的进攻开始不久,的停战命令又来了。因为得到一个小道消息,那就是美、英、法三国已经正式向日本提出将上海作为中立区,中日同时撤出。

于是想在列强面前卖个好,表达一下诚意,因此先下令停战。

实际上,已经连续作战的上海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等不到援兵甚至有了剖腹的念头。但是在这个时候突然停止进攻无疑是给了日军以宝贵的喘息之机。

19日,一个令绝望而痛苦的消息传来了:日本拒绝了美英法三国将上海作为中立区的建议,日本国内派出的两个师团的援军已经在向上海开进途中。

就这样,原本寄希望可以得到西方列强的援助制裁日本,因此一再干涉前方战事。结果没想到西方列强只是不疼不痒和稀泥似的表了表态,导致一再延误战机。原本花大力气组建起来的精锐部队——德械师,就是在淞沪会战前夕这样白白浪费掉了。

现在说说日本。

一向极端蔑视的日本军部在战前曾提出要在三个月内。日本人这一计划看似狂妄,实际上也是有很大的算计。那就是集中兵力打击经济重心所在地——以沪宁杭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区,打垮的经济基础。

国民从1928年统一全国后,国家建设的产业布局都还是延续清朝末期,国家建设成果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又以上海为重。当时全国登记注册的工厂企业有2435家,东部沿海地区有2241家,其中上海就有1168家。

所以,日本人也满以为只要拿下上海、南京,就可以实现打垮经济的目的,继而就可以迫使投降退出战争。

但是自淞沪会战开始后第九天,即1937年8月日,随即开始了大规模的举国大搬迁行动。数以十万计的中人在前线与日军血战的同时,数以百万计的企业家、资本家、官员、技术人员、工人、农民、船工和社会各界人士拆卸机器打包向华中、西南地区转移。

最后,浴血奋战3个多月,以近30万伤亡为代价成功掩护了中华民族最后一点精血的转移。而日军虽然一举攻克了上海,却没有实现打垮经济的目的,反而一步步陷入了持久战的陷阱之中。

因此,综上所述,方面在战术上弄巧成拙,日本则是在战略上弄巧成拙。这样的模式今后漫长的战争岁月中一直存在。

成龙演绎的《神话》电影,玉漱最后为什么没

跟着出去就会灰飞烟灭了,像兵马俑一样,被太阳光的紫外线一照什么都没有了!加上,来的又不是她等的那个人,在里面还能长生不老呢!她傻吗?出去。

你知道日本的哪些冷知识

日本的冷知识:日本作为一个性观念比较开放的国家,为什么日本的艾滋病的发病率却很低呢?今天就和大家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1985年,日本发现了首例艾滋病病例的报告,之后算是彻底拉开了艾滋病的大幕。而在日本的艾滋病预防过程当中,可以发现日本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矛盾的国家:

因为日本曾出现过因为血制品污染造成大规模艾滋病的事件,但是最近几年,由于血液污染造成的艾滋病传染的基本上已经消失。另外虽然日本的性风俗也盛行,但是日本女染艾滋病的人数却很少。

有关于日本艾滋病的情况

从1985年发现第1例艾滋病,截止到2017年的时候,日本累计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大约在17,000人左右,占全国的0.01%。就算是放眼全世界,也是一个占比极低的国家。

日本从1985年发现艾滋病,到1990年的时候,已经感染和患病的人大约有3500例。到了1998年,上升到6900例。再到2005年的9200例。虽然是逐年上升的状态,但是总的来说人数并不多,涨幅也不大。

具体增长情况可以看下图:在日本,艾滋病传播都有哪些途径呢?

正如我们所了解到的,日本作为一个性风俗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而性传播,也一直都是艾滋病的一个主要传播。

我们就拿2007年的数据为例,在累计感染的15,000多人里面。异染占比约为36%,男男之间占比约为41.5%。另外还有占比为0.6%,母婴传播占比0.4%。剩下的20%多,是由不明途径传播。

再看一下2008年的数据报告,在2008年的报告当中,日本共有1126例新感染艾滋病的患者。其中88.7%(1000人),是通过性传播感染。

而这1000人当中,有近800例是男男之间的性传播,占了当年感染人数的69%。异性传播只有200多例,占比也是不足20%。

在日本,感染上艾滋病的都是哪些人?年龄分布什么情况?性别分布什么情况?都分布在哪些地区?先说年龄分布,根据2007年的数据来看,累计报告的15,000例,感染艾滋病患者的主要是20~40岁之间。20岁以下有244例,20~30岁之间有近4000例,30~40岁有4700多例,40~50岁有2000多例,50岁以上有2000多例。

再说性别分布,纵观所有年份的HIV感染报告,普遍来说男性多于女性。比如说截止上述数据里面的的2007年底,日本男性患者总共有11,447例,日本女性患者只有2447例。

另外值得玩味的是,在这些感染患者当中,日本籍的患者,大约有1万多人,非日本籍患者有3000多人。特别是日本患病女性,呈现出外籍女性多于日本女性的情况。(外籍患病1500多例,日本籍患病近900例。)

而在地区分布上面,日本患者主要集中在日本东京和关东地区。比如说2006年的数据报告来看,两个地区患病人数占全国的55.2%。2008年的数据来看,占比高达53.8%。

单独从上面的数据分析来看,日本的艾滋病病情处于一个低流行的状态。那么日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上文我也说了,日本曾经发生过一次严重的污血事件。经历了这次事件之后,日本从中吸取教育,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来加强血液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就采用了最先进的检测艾滋病的方法——核酸检测技术。核酸检测又可以称作是nat技术,为了更好的检测血液,日本在全国建立了三个nat中心。

如何理解nat?简单理解就是一个可以用来筛选hbv、hcv、hiv的技术,这三个都是艾滋病病毒的标志之一。

通过nat技术,日本在2000年的时候,就已经把上述三个艾滋病指标的窗口期分别缩短为9天,59天和11天。极大降低了输血问题造成的hiv传染的可能性。

除了因为血液制品造成的传播之外,另外一种就是静脉注射了。但是在日本这个国家,也是一个禁毒力度不小的国家。

单独从2007年的数据上来看,累计报告的近14000例艾滋病感染患者当中,仅仅有78例是因为静脉注射造成的感染。

最后,就是大家比较想了解的性风俗业了。同比世界其他国家来说,日本的性风俗非常发达。比如说2000年的时候,日本性风俗业的产值达到了4兆日元。如此的利润之下,背后是日本国民对于性的宽容看待。但是这里的宽容,并不是毫无约束。从小学阶段开始,日本就已经进行性教育,到了中学阶段,学校还会开展避孕知识。

同时日本还是使用安全套比率非常高的一个国家,即使是已经结婚的家庭,婚后生活持续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仍然高达43%。远高于同时段的(4.3%)和韩国(15.1%)。

同时在性风俗业上面,日本也制定了比较高的要求。早在1946年的时候,驻日美军就废除了日本的公娼制度。说白了,就是限定了日本性风俗业的从业地区,进而将这个工作专业化、制度化。

在专业化与制度化的管理下,让日本籍女性患艾滋病的概率进一步降低。

综上所述,虽然日本是一个性风俗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但是艾滋病却处于一个低流行的状态。这得益于日本的教育以及预防,也得益于特殊的国情。

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司马昭到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司马昭作为一个骨灰级的老政客,对内曹氏职场,对外蜀、吴两个对头,全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人家司马昭就是有嚣张的资本、嚣张的手段、嚣张的业绩。

咱先嗑一下司马昭嚣张的资本。

司马氏是个智商集体爆棚的家族,早在司马昭之前,他的老爹司马懿、哥哥司马师,就已经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家族企业基础。

公元249年,当时掌握曹魏实权的曹爽哥仨,带着小皇帝曹芳,前往祭拜魏明帝曹睿的高平陵。

洛阳城内顿时出现了“真空”状态。趁着这个空档,装了好些年孙子的司马懿,突然发动,将曹爽的势力集团连根拔除,进而控制了整个曹魏的军政大权。

两年后的251年,淮南地区爆发了反对司马家专权的“王凌之叛”,司马懿愣是拖着最后一口气,把叛乱给平息下去,将权力交给大儿子司马师后,才寿终正寝。

司马师也是个狠人,当初司马懿发动高平陵的主力“三千死士”,就是司马师在暗中训练和统领的。

据说前一晚,司马懿暗中观察两个儿子。司马昭躺床上翻来覆去,紧张得睡不着,司马师却是鼾声打得震天响。于是断定大儿子这心理素质,铁定是干大事的材料。

掌权后的司马师,的确是很能够硬得起来。

公元254年,曹芳受了五年窝囊气,也跟当年被曹操欺负的汉献帝一样,搞起了类似“衣带诏”的小动作,想联络一批大臣铲除司马师集团。

不用说,在曹芳那个全天候受监控的状态下,根本做不到行动的完全隐秘,消息很快就被泄露了出去。

结果,司马师胁迫郭太后,废掉了不听话的曹芳,立了十几岁的高贵乡公曹髦,继续当傀儡皇帝。

不过,废立皇帝的动作搞得实在太大,地方局势就有了些波动。就在当年,还是在淮南,还是针对司马家的专权,毋丘俭、文钦联合发动叛乱。

结果,和上次的王凌之叛熬死了司马懿很相似,这回也是很快攻灭了叛军,但司马师也搞得筋疲力尽,没过多久就去老爹那里交述职报告去了。

经过司马懿(曹爽、王凌)、司马师(曹芳、毋丘俭)两代人的积累,两场对中央和地方的反对势力清洗,司马家已经度过了靠的“险胜”阶段。

交到司马昭手里的,是“稳赢”的权力资本。

接管权力的司马昭,尽管心理素质上差大哥司马师一大截,但他运转权力的手段,却也是一等一的高明强悍。

与司马昭打擂台的,主要是小皇帝曹髦。

这曹髦,曾有人评价他“才同陈思,武类太祖”。文才同七步成诗的曹植看齐,武略方面又有类似曹操的资质,这在汉末三国的那几十年,绝对是顶格的评价之一。

只可惜,运气不好,生错了时代。即便是再猛的人,缺少了成长的空间,也是白搭。

曹髦刚出场,面对的就是司马师、司马昭这样的顶级大怪,他与司马昭的第一个回合,就吃了瘪。

时间线放在公元255年。

254年的11月,司马师废曹芳扶曹髦上台;255年正月,毋丘俭、文钦就在淮南举兵反对司马师;3月,司马师病死,此前司马昭已经离开洛阳赶往与司马师会和。

时间短!局势乱!!15岁的曹髦一看,绝对要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收回权力的机会!!!

于是下令司马昭镇守许都,由尚书傅嘏率军返回洛阳。只可惜,这傅嘏跟司马昭穿一条裤子,早就已经是司马家的铁杆盟友。

司马昭带着傅嘏,带着平叛归来的大军,浩浩荡荡开到洛阳城内,给了曹髦一个结结实实的下马威。

这时,就显出司马昭的政治手段来了。

他没拿企图翻盘的曹髦怎么样,反正权力已经夺回来了。

反倒是曹髦,一方面受司马昭的集团胁迫,另一方面也为了缓和与司马昭的关系,三番两次要给司马昭“加九锡”。

不过,司马昭脑袋很清醒,压根不想为了这个空头的“加九锡”仪仗队,去招惹不必要的负面。即便257年,立下了平定淮南诸葛诞之叛的“大功”,也没收下曹髦的好意。

说到淮南的第三次叛乱,司马昭对曹髦的防备,更是滴水不漏。

有鉴于上回司马师平乱因病去世,司马昭赶往回合,被曹髦在大后方洛阳钻空子的教训,因而这回干脆带着郭太后和皇帝曹髦一起。对外宣传说什么御驾亲征,既打击了叛军士气,又将曹髦捆得死死的搞不了小动作。

就这样,几个回合下来,曹髦终于坐不住了,飙出了那句流传到今天的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话出口,等于摊牌。

随后,曹髦便带着一帮人,摆开鱼死网破的阵势,亲自挥剑驾车冲向司马昭的府邸。刚满20岁的少年天子,赌上性命一把,立志重建曹魏的辉煌!

这下,司马昭可就犯难了,这小皇帝咋不按常理出牌啊?!

有样学样,司马昭的套路,完全复制的是曹操当年对待汉献帝的手法,把傀儡皇帝当牌位好吃、好喝、好住地养着,司马昭则掌握着军政实权,等到曹魏的四梁八柱都换成司马家的人了,再来一场华丽丽的禅让大典,KO......

但现而今,司马昭的兵把曹髦的人马围困在洛阳街头,双方僵持对峙,毕竟人家曹髦身份是皇帝,司马昭这边,谁都不敢上前砍下第一刀。

最后,还是司马昭的首席谋士贾充发话,小弟成济为了上位,接下这趟脏活累活,拍马上前给小皇帝曹髦来了个穿心透。

接下去,司马昭又开始了表演。

一方面假模假样给曹髦风光大葬,另一方面向大臣们征询善后的意见。尚书右仆射陈泰态度很坚决:“独有斩贾充,少可以谢天下耳”。

贾充是谁?司马家的铁杆盟友!司马昭的首席谋士!!这样的心腹重臣,司马昭当然舍不得。

舍不得贾充,就得头脑简单的成济背锅了。

讲到这里,咱就成济的下场,插播个职场潜规则。

人家贾充价值大,所以有司马昭给他兜底,即便当众表态过杀皇帝曹髦,秋后算账的时候也会有司马昭保着他。但成济就基本没啥重要性了,司马昭手下能打仗的一抓一大把,关机时刻抛出去一两个无伤元气。

所以,咱劝刚入行的愣头青,要是没背景、没过硬实力、没重要的被利用价值,千万别听领导瞎逼逼,脑子一热就往前冲。到头来背锅的,领导琢磨来琢磨去,还是无依无靠的员工。

讲完了司马昭嚣张的资本、嚣张的手段,最后就是他嚣张的业绩了。

曹髦被搞死后,司马昭扶了曹奂坐龙椅,游戏继续。

曹奂在264年,下诏封司马昭为晋王、加九锡,达到了相当于曹操当年在汉献帝手里拿到的最高待遇。

这回司马昭怎么没谦虚一下呢?

因为头一年,在司马昭的部署下,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并进,攻灭了曹魏的老对手蜀汉,把刘禅押解到洛阳,完成了老曹家曹操、曹丕、曹睿、曹芳、曹髦五代人都没能达成的功绩。

有攻灭蜀汉的巨大功劳摆在桌面上,司马昭的威望达到顶点,其他反对司马氏的势力,也就再也没有叫板的口舌了。

这时候,当个晋王,配个九锡的仪仗队,也符合“论功行赏”的法理。

到了265年,55岁的司马昭病死。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的积累巩固,到了司马炎手里,终于实现了“西晋代魏”的禅让过渡。

宋朝大才子陆游为何被母亲逼迫休了唐婉

陆游的母亲以唐琬生不出孩子为由,逼着陆游和唐琬离婚,可当唐琬再嫁人时,她已经和别人生下了孩子。

在古代历史上,陆游和唐琬的结合,被誉为最为“美好”的爱情故事,可惜这对神仙眷侣,却被陆游之母唐氏所拆散,唐氏的强势地要求他们夫妻二人分开,这种强势的底气,就是来自于陆家的家世。

出身陆家的陆游是绝对属于两宋之际的望族,陆游的祖父陆佃,曾经是王安石的学生,在宋徽宗时期,担任了副宰相的职位,并且编著了《神话》,在宋代,一般编史的高级官员,地位都是非常之高的。

因为陆佃的缘故,陆家在政治一途上肯定是非常顺畅,可是在不久之后,一件震惊古史的大事发生,打断了陆家上升的趋势。

公元1125年,陆游出生于前往汴京的路上,他的父亲陆宰进京赴职,而在两年后,也就是1127年,汴京被金人逼迫打开城门,两个皇帝被俘虏北上,北宋灭亡。

这件事情,对于陆游一生的政治理念,文学思想是影响至深的。

当陆游长大成人的时候,已经是南宋时代了。

陆游自小被很多文人教导,因为家里是政治贵族,所以他还没参加科举,才十几岁,就被授予“登仕郎”的闲职,虽然对于朝堂而言,这个职位没有意义,可陆游也算有了官身。

除了这一点外,陆游的科举也和别人不同,陆游考的,乃是“锁厅科举”。

所谓锁厅,指的就是陆游这些官宦世家出身的子弟来进行的科举考试,而陆游本来考得非常不错,却因为和秦桧的孙子秦埙同一个批次,为了照顾秦埙,陆游的排名被下压,后来更是被打击到不得录用。

幸好是秦桧在两年后病亡,陆游才得以重新出头。

这个时候的陆游,人生波波折折,在此之前,陆游还和“前期”唐琬藕断丝连,因为陆游母亲唐氏的强行勒令,陆游娶了新媳妇王氏,在经历了感情的巨大波动后,陆游又经历了人生事业的波动。

和唐琬的分开,史书难以明说陆游有多难受,可是从后来的《神话》中能悟出陆游对于唐琬这个人的爱恋。

本来他们两个就是应该走到最后的一对神仙侣人,只可惜的是,唐琬和陆游成婚多年,却没有诞下孩子。

他俩的结合很美妙,陆游有才,唐琬有才更有貌,他们在当时,象征的是年轻人最完美的爱情婚姻状态,可问题是,一般年轻人喜欢的东西,老一辈人都会反对。

面对儿媳妇的有才,陆游的母亲并不觉得是好事。

唐氏乃是陆家女主人,公公是徽宗时代的副宰相陆佃,丈夫乃是当年的京西路转运使,在心理上,她自然就把陆家放在了很高的位置,在她看来,唐琬就应该好好当个生育工具,不应该天天才气四溢。

唐琬没有生育,陆游给母亲解释过,说唐琬的体质就是这样,再晚一些时间,唐琬也是能够生下孩子的,但唐氏却不把这些理由听进去,她真正气愤的,是他儿子仕途受阻之余,还要回来和唐琬花前月下。

陆家的衰落,让唐氏对于儿媳妇这种“才华”不能容忍,当时思想对女性的禁锢实则已经开始了,唐琬还很年轻,自然无法与唐氏共情,一来二去,家庭产生了很大的矛盾,闹到了非要陆游休妻的程度。

面对母亲的咄咄逼人,陆游也没有说反抗母亲,陆游的态度,成为他和唐琬婚姻里最大的悲哀,他听从了母亲的意思,让唐琬搬了出去,不过陆游一开始还把唐琬安置在一个别院,显得十分难舍。

不久之后,唐氏就知道了这件事情,他找到了陆游,再次因为这件事情对陆游开始批评,而后她找来了陆游的第二任妻子王氏,让他们成婚,迫于家庭压力,陆游开始了第二段婚姻,至于唐琬,也许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被休掉的唐琬是很悲哀的,不过唐琬究竟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他很快又被其他的青年才俊所追求,就这样,她和她人生的第二任丈夫“赵士程”。

在宋代,赵姓乃是大姓,而赵士程也的确是皇族子弟,而且赵士程还不是一般的皇族子弟,他的父亲“赵沖湜”,在靖康之难后差点被六军推上皇位,成为皇帝,即便赵沖湜没当上皇帝,赵士程的地位也很高,乃是“永嘉郡王”。

当时赵士程也在求偶,恰好他们都在一个地方,这桩婚事就成了,不过唐琬也不是赵士程的第一任妻子,赵士程曾经也结过婚,所以这段婚姻的本质,还是非常公平的,这也让唐琬在这段婚姻里,受到足够的尊重。

陆游和王氏结婚后,接连诞下子嗣,唐氏的脸上笑开了花,她始终觉得,此前陆游无子嗣,肯定是唐琬的问题,也是因为和唐琬分开后,陆家才迎来那么多后人。

但是唐氏这个想法很快也被“打脸”,因为唐琬和赵士程结婚后,唐琬也开始怀上了孩子,这正说明了当年陆游的解释是没有错的,唐琬或许真的只是身体还没到那个阶段罢了。

所谓物是人非,莫过于陆游和唐琬这对夫妻,他们有着出身望族的无奈,特别是陆游,面对着母亲的强势,他没有办法抵抗,陆游的一切来自于家族,自然就是要顺应着家族的利益而行。

多年后,陆游游玩临安当地一处名园:“沈园”,恰好唐琬和她的丈夫赵士程也在这里游园,夫妻再次相见,是一种无奈的局面,不过唐琬走出那些曾经苦痛的记忆,她大方地走向陆游,打了招呼,说了过往。

和前妻相见,面对她的坦然,陆游一阵恍惚,其实两人的心里都有无尽的苦楚,原因就是他们各自为家,陆游生下了孩子,唐琬也生下了孩子,可偏偏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却生不下孩子。

征得赵士程的同意,唐琬敬了一杯酒给陆游,敬的是彼此的初恋,敬的是那个世界里最适合的两个人,却没有走到一起的悲哀。

此事了后,陆游回忆万千,他记得当年娶唐琬的时候,送过一只“金凤钗”,而这只金凤钗,也早已经因为两人的分手物归原主了,陆游回想起了徽宗年间的一词“可怜孤似钗头凤”,这便是《神话》的词牌名。

陆游把这首词题在了沈园的墙壁上,“错错错”、“莫莫莫”,词中所反馈清晰的情感,即便是多年了,也未曾褪色,陆游生动地展现出了这段不成熟但却热烈爱情背后的怀念,人生何处不相逢,最怕相逢就别离。

在陆游的《哲宗实录》出现后,唐琬看到了前夫的这首词,于是也提笔写下了另一首《钗头凤》,在唐琬的笔下,陆游母亲唐氏的咄咄逼人,还有人生的无奈都展露无疑,两人在文字中互相以神交悲伤,但也理智保持距离。

就是这两首好像是对话般的词,成为了千古的名篇,唐琬的生命很短暂,还不到三十岁就早逝了,而陆游却很长寿,几乎活到“耄耋之年”,而在他三十五岁之后的人生里,是完完全全地失去了唐琬。

后来陆游在《钗头凤》中如此写道: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四十多年后重回沈园,唐琬已经“香消玉殒”四十年了,沈园里的柳树也在变老,变得跟他一样老了,不过有的人却不会再老,也不会再回来。

最后的人生光阴里,陆游唯挂念两件事,一是濒临破碎的家国,他本来应该仕途坦荡,却因为力主收复中原而屡次被投降派打压,郁郁不得志,二是逝去的前妻唐琬,这是他心灵的最后净土,是年少不够坚持的一道遗憾。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jgemi.com/article/383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