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知识

天干地支纪年法怎么计算_天干地支纪年是怎么计算的

天干地支纪年法怎么计算_天干地支纪年是怎么计算的

天干地支纪年是怎么计算的

习惯上简化版本的天干地支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即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这个考生们要会背才好。地支是可以按照十二生肖去背的,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018年按照天干地支纪年,是戊戌年,那么2019年按照天干地支纪年就是己亥年。排列就是,在十天干里面,戊的后面是己,在十二地支里面,戌的后面就是亥。2020年同理,就是庚子年,亥后面没有了,我们就重新开始,所以2020年的地支是子。同理,2021年到2030年的天干依次为辛、壬、癸、甲、乙、丙、丁、戊、己、庚,地支依次是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这些是较为简单的。

如果是2048年呢?我们可以这样计算。

2048-2018=30.因为天干有10个,换句话说天干10年一个周期。那么我们可以让30除以10,即,30/10=3,余数为0.所以2048年的天干还是戊。地支是12年一个周期,所以让30除以12,即30/12=2……6,余数为6,因为2048年是在2018年之后的,所以从戌开始往后数6个地支即可,第6个是辰,那么2048年按照天干地支纪年就是庚辰年了。

刚才我们探讨的是未来某个年份的计算,那如果是给出一个以前的年份呢?

我们再看一个,如2000年。同样的方法,2018-2000=18,18/10=1……8,18/12=1……6。因为2000年在2018年之前,所以天干我们从戊往前数8个,或者往后数2个(天干周期是10,所以往前数8个和往后数2个是一样的)都是庚,地支往前数6个或者往后数6个(地支周期是12,所以往前数6个和往后数6个是一样的)都是辰,所以2000年按照天干地支纪年是庚辰年。

干支纪年怎么算

谢谢邀请。

十天干:甲、乙、丙、、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亥。

十天干,十二地支,按顺序数,奇数与奇数、偶数与偶数,组合成六十个干支、又称六十甲子:甲子、乙丑、丙寅、、癸亥。

六十甲子,用于历法纪年。年、月、日、时,六十循环计算。关键是,确定一年之始的第一个甲子日的时辰。如同一条矢量直线,任意确定一个点,这个点为0为标准,0的左边为负数、右边为正数。

天文:太阳年,约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非整数。月亮朔望周期,约二十九天半,非整数。日,太阳日,以真太阳日为标准计算的时间叫真太阳时,日晷所表示的时间即真太阳时,非整数;平太日,钟表表示的时间,叫平太阳时,整数。古代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2小时。

历法,历法年,必须取整数。

干支纪年,农历正月初一为一年开始,岁首。

西汉《太初历》为太岁纪年,还不是干支纪年法。但“日”已用干支计算。“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儋,其更以七年为太初元年”。即,孝武帝七年的十一月“冬至”这日的子时,为太初元年。子时,现代钟表夜里11时为子时,与现代标准12时为下一日不同。

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庭下令实施干支纪年。

天文,太阳年为非整数。历法,历法年为非整数。农历虽为太阳历与月亮历合历,但总体上以太阳年制定的历法。平年十二个月三百五十四天,闰年十三个月三百八十三天,十九年七闰,平均一个太阳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故,农历又叫四分历。

干支纪年的农历与公历换算,有计算方法。

方法一:年干支序数=(农历年数—3)除60后的余数。

方法二:年干数=(农历年数—3)除10的余数(即取个位数,0作10即癸)。年支数=(农历年数—3)除12的余数(0作12即亥)。

例:求2009年的干支。方法一,(2009—3)除60的余数为26,即干支“己丑”。方法二,(2009—3)除10余数为6,天干为“己”;(2009—3)除12的余数为2,即地支“丑”,年干支“己丑”。

地支纪年方法

天干纪年方法和地支纪年方法是传统的纪年,它是根据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命名年份。地支纪年方法与天干纪年方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结合使用,组成了60年的周期,称为六十甲子。

干支纪年法怎么计算

干支纪年法的计算方法是:年份减3,除以10所得的余数;地支的计算方法是:年份减3,除以12所得的余数。

公元纪年干支速算法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

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编辑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编辑本段]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编辑本段]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的转换

  1.天干的确认

  天干按公元纪年末尾数字确认.

  公元前 :

  0为辛,1为庚,2为己,3为戊,4为丁,5为丙,6为乙,7为甲,8为癸,9为壬.

  公元后:

  0为庚,1为辛,2为壬,3为癸,4为甲,5为乙,6为丙,7为丁,8为戊,9为己.

  2.地支的推算

  地支可分为奇数组和偶数组.(公元后奇数公元纪年配偶数组,偶数公元纪年配奇数组.公元前则相反.)

  奇数组: 偶数组: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子 寅 辰 午 申 戌 丑 卯 巳 未 酉 亥

  计算地支时,用6去除公元纪年去掉末尾数的数字(如:2009年则用6除2009).除以6所得的余数就可得出地支.

  但是,由于末尾数字的差异,所得地支也就不同.如此可得出:

  公元前:

  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5个,余1为第6个,余2为第1个,余3为第2个,余4为第3个,余5为第4个.

  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4个,余1为第5个,余2为第6个,余3为第1个,余4为第2个,余5为第3个.

  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3个,余1为第4个,余2为第5个,余3为第6个,余4为第1个,余5为第2个.

  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2个,余1为第3个,余2为第4个,余3为第5个,余4为第6个,余5为第1个.

  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1个,余1为第2个,余2为第3个,余3为第4个,余4为第5个,余5为第6个.

  公元后:

  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5个,余1为第4个,余2为第3个,余3为第2个,余4为第1个,余5为第6个.

  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6个,余1为第5个,余2为第4个,余3为第3个,余4为第2个,余5为第1个.

  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1个,余1为第6个,余2为第5个,余3为第4个,余4为第3个,余5为第2个.

  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2个,余1为第1个,余2为第6个,余3为第5个,余4为第4个,余5为第3个.

  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3个,余1为第2个,余2为第1个,余3为第6个,余4为第5个,余5为第4个.

  口诀:公元后:05-26-41-62-83,意为末位数字0或1的余0为第5个,末位数字2或3的余0为第6个,末位数字4或5的余0为第1个,末位数字6或7的余0为第2个,末位数字8或9的余0为第3个.

  公元前:05-24-43-62-81,意思如上.

  如此就可以推算出年份.

  比如公元后2009年,天干9为己,再用200÷6=33……2,公元后末尾为9又余2的是第一个,偶数组第一个是丑,算出地支.组合起来为己丑年.

  答案:2009年为己丑年.

  [编辑本段]速查干支农历纪月法

  自商代历法开始,将每年的第一个月的地支定为寅,称为“正月建寅”,以后各月按地支顺序类推.正月天干的计算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 ,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例如:2006年为丙戌年,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编辑本段]速查干支纪日法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C / 4] 5y [y / 4] [3 * (M 1) / 5] d - 3

  Z = 8C [C / 4] 5y [y / 4] [3 * (M 1) / 5] d 7 i

  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取整.

  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 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 =4*20 [20 / 4] 5*06 [06 / 4] [3 * (4 1) / 5] 1 - 3 =117

  除以10 余数为 7 ,天干的第7位是‘庚’.

  Z =8*20 [20 / 4] 5*06 [06 / 4] [3 * (4 1) / 5] 1 7 6 =213

  除以12 余数为 9 ,地支的第9位是‘申’.

  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比较简单的公元纪年法及公元前纪年法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时辰 所指时间 天干 地支

  子时 夜半 23-1 鼠 甲4 子4

  丑时 鸡鸣 1-3 牛 乙5 丑5

  寅时 昧旦 3-5 虎 丙6 寅6

  卯时 日出 5-7 兔 丁7 卯7

  辰时 食时 7-9 龙 戊8 辰8

  巳时 隅时 9-11 蛇 己9 巳9

  午时 日中 11-13 马 庚0 午10

  未时 日昳 13-15 羊 辛1 未11

  申时 晡时 15-17 猴 壬2 申12

  酉时 日入 17-19 鸡 癸3 酉1

  戌时 黄昏 19-21 狗

  戌2

  亥 人定 21-23 猪

  亥3

  公元干支纪年法:

  如:2000年(庚辰) 2000 红色部分为天干 即 :庚0 地支:用2000除以12等于166余8 即:辰8

  公元前纪年法:

  如:公元前781年(庚申) 781 天干:11-1=10 即:庚0 地支:781除以12等于65余1 13-1=12 即:申12

  公元前314年(丁未) 天干:11-4=7 即:丁7 地支:314除以12等于26余2 即:13-2=11 即:未11

  公元前57年(甲子) 天干:11-7=4 (甲) 地支:57除以12等于4余9 13-9=4 (子)

  公元前1年(庚申) 天干:11-1=10 (庚) 地支:13-1=12 (申)

干支纪年法怎么计算

干支纪年法是传统的纪年,其中“干支”是指天干和地支的组合。干支纪年法的计算是基于天干和地支的循环,每一个组合构成一个周期。

干支纪年怎么算

干支纪年法,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十大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十二地支: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可构成60干支(即为一花甲).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永无止尽.

  3、计算方法如下:

  (1)将十大天干、十二地支编号.如下: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 5 6 7 8 9 0 1 2 3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2)计算时,年最后一位的数对应天干的编号、用年数除以12,得到的余数对应地支的编号,合起来就是该年的干支纪年法.

  如2011年:最后一位是1,对应的天干的编号就是“辛”,再用2011除以12得到167余7,对应地支编号为“卯”合起来即2011年为“辛卯”年.

天干地支纪年法是怎样算的呢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

2022年天干地支纪年法怎么算

2022年是公历记载的历史年份,为我国农历的壬寅虎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jgemi.com/article/320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