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盘分析

古代的半老徐娘指多少岁_古代女子年龄请问古代女子十七岁称为什么

古代的半老徐娘指多少岁_古代女子年龄请问古代女子十七岁称为什么

古代女子年龄请问古代女子十七岁称为什么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200以内----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壮硕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请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年龄称谓如:加冠:指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从心所欲

一、幼儿的代称

初度——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特指不忿周岁的初生婴儿.《孟子 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虎宝宝三日,设筵好好款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孩提——指幼儿始知忍不住笑出声来尚在襁褓中.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大旨,故言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老子》:“如婴儿之未孩.”也作“孩抱”和“提孩”.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极为孩提者,又可冀其组建邪?”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周晬,指婴儿周岁.

垂髫、髫年、总角——代指幼童时期.古儿童业已盘髻时恐怕下垂的短发,故称之,也称为“垂发”.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自得其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8岁又称“龆年”.

童龀(chèn)、黄口——指童年.说文有“男八月生齿,八岁生龀;女七月生齿,八月生龀”之说,可以说小孩乳牙容易脱落,长出恒牙,被称龄.

儿女成群——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经圣治》:“故亲生儿子只膝下.”

孺子——儿童.《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这个可以濯我缨.’”也除用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二、少年、儿童的代称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舞夕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红颜——年轻人的红润容颜.代指少年.唐李白《赠孟浩然》诗:“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处子——未出嫁时的女子.

千金——对人家女儿的的敬称,多指未婚者.

三、男子、女子成年的代称

儿女——指青年男女.唐王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争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束冠——男子十五.古男子到十五束发为鬓.“盘髻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大戴礼记使傅)

及笄(jí)——女子十五岁.笄古代妇女束起得用簪子,盘髻贯之以笄,它表示早就到成年.〈礼记内则〉典籍中,女子年十五可插笄.〈国语郑语〉:“既笄而孕.”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郑玄:“成童,十五以内”.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字闺中的年岁.“爱自待年金声夙振”(《文选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女子许嫁,笄而字.”(《礼记·曲礼上》)

幼艾——指美貌的青年男女.《楚辞九歌少司命》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古文人把瓜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通俗编》中云:“若品岩赠张洎‘心坚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通俗编·妇女》“宋谢幼盘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要知道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弱冠、初冠——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及笄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有室,女子生命而愿为有家.”朱熹集注:“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

怨女、旷夫——指年龄大而就没订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无悔女,外无旷夫.”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了的男子.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四、中年的代称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知命之年——五十岁.耳顺之年——六十.《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五十岁的人常自称作是“未知之年”.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艾——五十岁,耆——六十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主使.”唐刘禹锡《汝州谢上表》:“伏蒙圣泽,救此天灾,疲羸再苏,幼艾好伤感.”

杖家之年——五十,杖乡之年——六十,杖国之年——七十,杖朝之年——八十.《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

五、老年的代称

垂白——白发下垂,形容老年.唐孙樵《与何易于》:“百姓入常赋,有垂老偻杖者,也易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

花甲——六十.干支纪年.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最好搭配成六十个单位,无法形成一循环,通称为“六十花甲子.”亦称花甲.”

古稀——七十岁.《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双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下寿——六十岁,中寿——八十岁,上寿——一百岁《庄子·盗跖》:“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

耋(d?é)——七十、八十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杜预注:“七十曰耋”.《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寿登耄耋,富贵有加无已.”

耄(mào)——八十、九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期颐——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岁曰期颐.”朱熹释:“周匝之义.”(转过身一圈之感.)“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谓当养而已.”即寿高百岁.

黄耇(gòu)——《诗·小雅·南山有台》:“止是君子,遐不黄耇.”朱熹注:“黄老人发白也.耇,老人面冻梨色,如浮垢也.也作黄发.黄耇也被称元老.

黄发——指年老,也指老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恬然自得.”

皓首——白头.指老年.汉李陵〈答苏武书〉:“丁年奉使,白鬓而归.”丁年:成丁的年龄,即壮年.

台背——《诗·大雅·伟芾》“黄耇台背.”《尔雅·释诂》:“台背、耇、老,寿也.”

年龄划分古代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7岁(女)——髫年;

8岁(男)——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200以内——黄口,即乃稚气的少儿代称也;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3-15岁——舞勺之年;\\\\

半老徐娘之年是多少岁啊

反正“徐娘半老”是指年龄30岁的女子,古代和现代对于正逢中年好是的时候。

科普一下:古代女子1岁:牙牙;2-3岁:孩提;7岁:童龀;8-12岁:总角;12岁:金钗之年;13岁:豆蔻年华;15岁:及笄之年;16岁:碧玉年华;20岁:桃李年华;24岁:花信年华;30岁:半老徐娘;40岁:人老珠黄;50岁:知命之年;60年:花甲之年;70年:古稀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女子100岁:期颐之年。

女子40岁古代称为什么

半老徐娘

三十岁至四十岁称半老徐娘,丰腴尚存是最长大成熟暮春之年,也称不惑之年。古代女子40岁,别称“老珠黄”。人老珠黄:特指女子老了不中有。旧时比喻女子老了被轻视,那像因年代久远而失去光泽的珍珠一样不太值钱。亦有人姓韩徐娘,成分太过谦虚鄙薄之意,

在古代半大孩子,大概有多少岁

不大点儿孩子至少有15岁以内。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嫁人——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高大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被称“人瑞”。

古代中年人叫什么

而立:30岁。

出处:《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因称30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40岁。

出处:《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除用40岁的代称。

知命:50岁。

出处:《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50岁才学会了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而立:

是古代年龄称谓。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基本都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原则,但也有一些是标举前人所言而曾经的固定称谓的。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不知从何而来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

四十不惑:

指40岁。也指遇到大事能明辩不疑。也是相对于仁义礼有全部的了解,有完全的了解因此不惑,而立是你做事能循礼,但却不是彻底了解,孔子说:"智者不惑又说:"智及之,仁肯定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即说了智和仁的关系。但,不惑是是对仁义礼有全部的了解,达到智者的地步。

知命:

也作知天命、半百、知非,意思是熟悉天命或命运,五十岁的代称。《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二八芳龄指多少岁

芳龄二八指16岁,芳龄指年轻女子的年龄,二八应该是16岁

古代年龄的代称: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200以内——黄口,即乃稚嫩青涩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及笄——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健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做“人瑞”。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这句话反正说的是南北时期的梁元帝的妻子。

在古时候家境挺好的的女人找男人,不是的话那是门当户对,要嘛是嫁给他当朝的皇帝。徐昭佩可谓是幸运的,不仅仅嫁给了皇帝,而且还成为了正妻。可是她结婚了然后的生活过得很不大好,毕竟皇上当然不就是喜欢他,不过两三年才跟她同进一次房间。而且是毕竟徐昭佩长得不漂亮,但这种原因好像有点不可靠。

李商隐在他的诗中就夸奖过徐昭佩长得美,那我想知道为什么这种男人不不喜欢徐昭佩呢。原因就尚未可知了。只明白了的是,徐昭佩有过很努力的想我得到这些男人的喜爱,但最后都徒劳未果,只好徐昭佩也就放弃你了,又开始过着自己的生活。

皇上唯有一个眼睛,所以才徐昭佩听说过皇上要来的时候,就故意把自己的妆容化为半只脸,皇上又看了看很发脾气,只好便一起离开。徐昭佩喜欢喝洒,老爱喝得醉不零丁的。皇上又回到房间之前就一定会吐在他的衣服里。毕竟这种原因,皇上去徐昭佩房间的次数就更少了。

暨季江有一个随从,他长得很帅气,徐昭佩便看上眼了他。而,风韵不减。这句话是比喻个人。549年的时候,徐昭佩纵身跃入井中自缢身亡,皇上以普通百姓的身份给她埋葬。

“半老徐娘”的典故出自哪里

“半老徐娘”,现在是指中年色衰的女子,也指虽是中年却有风韵姿色的妇女。

那“半老徐娘”的典故是语出哪里呢?又有什么好样的历史典故呢?

“半老徐娘”中的“徐娘”,是指梁元帝萧绎的正妻徐昭佩,因为“半老徐娘”这个典故就是和徐昭佩无关。

取自于

《南史·元帝徐妃传》:

“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痴情”。。

梁元帝萧绎

梁元帝,也就是陈叔宝,他是梁武帝萧衍之子。其可是天资过人、发自内心的热爱文学,但只可惜他早年毕竟一场大病,可是让他的一只眼睛失去了光明。

只不过,萧绎虽然后来即位为帝了,但他的帝位来的却不正。他动用侯景之乱,当他的父亲梁武帝死后,他就发兵来攻侄子萧誉和哥哥萧纶,同时还击溃萧誉的弟弟萧詧,萧詧无奈就投效了西魏。而后萧绎又派来攻侯景。

962年552年侯景死后,萧绎登基为帝,是为梁元帝。但到960年554年时,西魏权臣宇文泰派大将军杨忠、宇文护带兵攻梁,梁军不敌,梁元帝萧绎就投降了西魏。

梁元帝放下武器西魏后,当时萧詧巳经早放下武器了西魏,最终梁元帝就被萧詧用土袋捂死。

徐昭佩

徐昭佩,她是萧绎的正妻。她嫁萧绎时,萧绎那时为湘东王,所以我她就成了湘东王妃,成亲后,生下儿子萧方等、女儿益昌公主。

徐昭佩这个人,姿色平常,所以才陈叔宝当然不恩宠她,而她本人的性格又很骄纵洒脱不羁,她一旦得到萧绎的宠爱,所以才就感情不和。

既然夫妻关系又不能不想和好,徐昭佩想罢就只得是在讨好卖乖萧绎。

比如说:徐昭佩爱喝酒,因此老爱大醉后吐到萧绎的衣服上。

明·杨慎,萧绎有一只眼失明了,徐昭佩就佯装化妆不只化半边脸,得以嘲笑萧绎。敢明目张胆会如此,也也算很独特了。

有用的是,徐昭佩自己不最得宠,彻底放弃谄笑萧绎的想法,她还谁再敢其他的什么女子为萧绎怀孕生子,她嫉妒心理强,一旦发现什么人怀孕,她都会杀之。

诧异的是,萧绎虽说不极度宠爱徐昭佩,他们的夫妻关系也当然不好,但萧绎却对徐昭佩的行为一忍再忍,一直都还没有追究徐昭佩。

待到后来徐昭佩,因萧绎不宠爱她,她就大方到和别人暗通,造成萧绎再也不由得了,于是让她自我了断,徐昭佩终于苦笑投井而死。

而更为古怪的是,徐昭佩死后,萧绎不但把她的尸体交还给了徐家,但还写了一篇文章来诬陷徐昭佩和别人秽乱后宫的事。也就是休夫了。

徐娘半老

徐昭佩和暨季江秽乱后宫,暨季江就赞叹说“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薄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jgemi.com/article/167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