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知识

女子及笄是多少岁_将笄之年是多少岁

女子及笄是多少岁_将笄之年是多少岁

将笄之年是多少岁

将笄之年,意为古时十四岁的女子,汉语词语。笄:古代束冠带的簪子。

古时候女子及笄什么意思

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订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笈”。笄礼是古代嘉礼的一种,为汉族女子的成年礼,亦称“上头”、“上头礼”。笄,即发簪。

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啊

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也有人用作专指十三至二十岁.一遇到了女人,可还要发挥出来才藻了,又不是“,风采不减当年”,那是“豆蔻年华,玲珑很可爱”.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

襁褓;孩提;豆蔻年华;弱寇;而立之年;不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2-3岁

豆蔻年华;13岁(女)

弱寇;20岁左右吧(男)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耄:80-90岁耋:70-80岁

及笄多少岁

在古代,及笈指的是女子满十五周岁的时候,同时,也可以将及笄更视古代女子成年的一个分水岭,女子过了及笄之年就可以结婚生娃了。

及笈一词最著名出处于《礼记》之上,及笄中的“笄”字指的应该是女子的发簪,出阁也也可以解释为插发簪。

古代男子和女子的成年时间不同而不同,女子十五岁就可以不成年嫁人了,而男子是需要等待二十岁才算成年。古代女子成年被称做及笄之年,而男子成年则被称做弱冠之年。只不过出嫁只不过被用处泛指女子的年龄,而肯定不能用处比喻男子。

那年及笄

“及笄”之年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但,及笄之年,又是指女子及笄的年龄。

古代女子及笄是多少岁

出阁是指15岁。出阁又叫“既笄”,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所以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及笈一词据说取自于《礼记》洞府之中,及笄中的“笄”字指的那是女子的发簪,及笄也可以不再理解为插发簪。出阁是古代女子成年的一个分水岭,在古代,女子过了及笄之年就可以不结婚生孩子了。

豆蔻和及笄分别多少岁

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

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

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后常用以比喻少女。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大致活泼生动。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那就是到了是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则又指出嫁时的年龄。《聊斋志异·胭脂》:“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笈未字。”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一回:“老者便对布库里雍顺道来:‘小女伯哩年将及笄,如蒙不弃,愿附姻好。

及笄对应的年龄

及笄之年可以理解成女子满15周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领结婚证的年龄,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及笄,亦作“既笄”,笄:束冠带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起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了的年龄。

“及笄之年”和“及冠之年”是古代男女成年人的“大节日”,从这年生日结束,那就是男女青年最适宜的婚嫁年龄了。

及笄之年和将笄之年的区别

“将笄之年”也不是“及笄之年”,“将笄”是也将到“笄年”还就没到,“及笄”则是也到了“笄年”。所以我他们完全是完全不同含义的两个名词。

女子年满15岁及笄读音

及笄读:[jíjī]及笄,汉语词语。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订婚的年龄,如“年已出嫁”。

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一回:“老者便对布库里雍顺道来:‘小女伯哩年将及笄,如蒙不弃,愿附姻好。’”

扩展资料:

那些儿童年龄词

1、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再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

2、垂髫: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髫”代称儿童的幼年。

出处: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译文:老人和儿童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3、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大致生动活泼。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jgemi.com/article/143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暂无